您当前的位置:文化渊源
卫国、卫州、汲县、卫辉——卫辉人应该知道的历史常识!
发布时间:2019-5-28 15:55:04

 

  做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卫辉人,不应该不知道我们世世代代居住的这个地方称谓的变迁:我们现在居住的县城曾经叫汲县,现在叫卫辉市,历史上的卫辉不单单指汲县这片地方,它曾经叫卫辉路、卫辉府,管辖着五至十余个县。元代之前追溯到北周时期,我们这里叫卫州,也是一个管辖好几个县的地级市。西周至春秋战国期间,我们这里属于一个叫卫国的小国。

 

卫国 卫州 卫辉 汲县

 

  卫国是历史上一个古国名。

      周武王灭商之后,为了安置殷商遗民,将商王畿之地分为邶、鄘、卫三国。北为邶(今河南汤阴县东南),南为鄘(今河南卫辉东北),东为卫(今河南淇县附近)。武王并派他的三个弟弟管叔、蔡叔、霍叔分别守卫三个地方,以监督武庚,号为“三监”。武王死后,儿子成王年幼,由周公旦执政。管叔等散布流言说“周公将不利于成王”,并嗾使武庚叛乱。于是周公率兵镇压,诛武庚,杀管叔而放蔡叔,废霍叔为庶民。接着又合并三地为卫,连同原殷民一起封给康叔,建都殷墟(今河南淇县),号卫君。至公元前254年,卫国已被魏国覆亡,其领地已成为魏国的一个封君之地。公元前241年秦取濮阳等地,公元前239年卫元君被迫迁往野王县(今沁阳),卫也就名存实亡了,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废为庶人,卫国彻底灭亡。卫国自建立以来先后建都于朝歌、楚丘、帝丘、野王,朝歌是现在的河南淇县,楚丘、帝丘乃今天的河南濮阳一带,野王即今河南焦作沁阳。卫国都城绕着卫辉转了一圈儿也没落户卫辉,卫辉一直是保持着京畿之地的重要位置。

      卫州,是古代的一个地名。

      在今豫北境内,地理位置主要包括今河南新乡、鹤壁等地。因地处春秋古卫国地,故名卫州。卫州始设置于公元578年北周时期,治所在朝歌(隋改卫县,今河南淇县)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,改卫州为汲郡。唐高祖武德元年(618),复为卫州。贞观元年(627),州治移汲县(河南卫辉)。辖汲县、卫县、共城、新乡、黎阳五县。宋称卫州,州治除先后短时间迁共城(今河南辉县)和胙城(今河南延津县胙城乡),其余时间均在汲县。

      元世祖中统二年(1260),属卫辉路总管府。卫州之称谓终止。

      卫辉一名,是自元代始出现、管辖区域不断变化中的一个地名。元世祖中统二年,卫州升格为卫辉路,卫辉之称一直演变持续至今,管辖区域不断变化。

 

 

  元代卫辉路总管府,路治汲县。领录事司辉州、淇州。辖汲县、新乡、获嘉、胙城四县。

      明、清时称卫辉府,府治汲县。先后辖汲县、胙城、新乡、获嘉、淇县、辉县、延津、浚县、滑县、封丘、考城11县。

      民国2年(1913),废府设道,属河南省豫北道,道治汲县,卫辉之称谓短暂中止。

      1948年11月7日,汲县解放,县政府机关迁驻县城。划城区和城郊部分村庄成立卫辉市,与汲县同属太行五专署。

      1949年2月,撤销卫辉市,其辖区复归汲县,卫辉之称再次中止。

      直到1988年10月,撤销汲县,建立卫辉市。卫辉之名称又重新载入史册,只不过此时的卫辉市管辖区域只限于过去的汲县,和历史上的卫辉路、卫辉府不是同一个概念了。

      汲县,为豫北历史悠久的县城。殷商时期为畿内牧野地,西汉高祖二年设置汲县,先后为郡治(汲郡)、州治(卫州)、路治(卫辉路)、府治(卫辉府)和道治(豫北道、河北道)所在地,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,素有“南通十省,北拱神京”之称。是一个辖区面积868平方公里、人口50万的小县城,1988年10月,撤县设立卫辉市。

 

来源|卫辉慢生活 
    编辑|王世国 
    审核|王聚祥 
    签发|张文怀

 

中共卫辉市委统战部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