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理论政策
关于壮大乡村旅游产业,助力卫辉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
发布时间:2019-5-16 17:11:28

  全面落实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,是拓展提升卫辉市经济增长新动力空间的重要方面,是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求。 
      按照年度调研工作安排,为进一步摸清我市乡村振兴实施现状,总结经验,找准问题,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献计出力。卫辉市委统战部成立了专题调研组。就我市情况来看,实施乡村振兴的难点和短板在条件艰苦、基础设施差、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山区、浅山区丘陵一带。据此,调研组先后到唐庄镇田窑村、狮豹头乡猿猴沟村、龙卧岩村,围绕壮大乡村旅游产业,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实地调研。并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进行讨论,形成如下调研报告:


一、我市山区生态旅游发展情况


      近年来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我市山区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工作,山区林草植被逐步得到恢复,山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,生态效益显著,带动旅游业蓬勃发展,游客呈现迅速增长态势。与旅游相关的三产服务业快速发展,部分山区群众依托旅游业实现了脱贫致富。
      1、依托旅游业调整产业结构。
      以猿猴沟村为例,该村现有人口123人,耕地140余亩。由于山区地块小、浇水困难,每年仅种一季谷子、红薯等耐旱作物,基本属于“靠天吃饭”。由于产量低,每亩年收入仅为1000多元。但该村位于深山区,森林覆盖率高,风景秀美,是绿色休闲旅游长廊。当地村民抓住游客众多的时机,逐步发展起了农家乐,提供餐饮、住宿服务。目前,该村有农家乐、小型宾馆10余家,解决了60多人的就业问题,人均年收入实现了稳定增长,许多村民在城里购置了楼房。
      2、依托景区求发展。
      AAA景区龙卧岩这几年发展态势良好,来此拓展训练、观光旅游等团队络绎不绝。龙卧岩村利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,因地制宜发展笨猪肉、山粉条、山小米等特色农产品,很受城市游客青睐。村民依托景区优势兴办了5家农家乐,为景区宾馆的接待梯次提供了必要的补充。目前,该村村民有30余人在景区长期工作,人均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,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。
      3、创新求变愿望强烈。
      卫辉市、狮豹头乡两级党委政府已作出规划,计划投资1.7亿元重点打造猿猴沟村--柳树岭村旅游观光线路。前期项目已经开始实施,现已铺设休闲步道1000多米。猿猴沟村两委计划以此为契机,借助国家扶贫优惠政策,利用国发行贷款,谋划建设集吃住休闲为一体的村办宾馆,仅能壮大集体经济,又能起到带动村民从事三产的示范作用。
      龙卧岩村近年发展经济林种植花椒树,帮助5户村民办起了农家乐。目前在谋划产业结构调整,计划通过引资方式,开办村级农家宾馆,增加旅游附加值。
      4、具有示范作用的唐庄模式。
      唐庄镇田窑村近两年及时调整现代农业经营模式,与省农科院、中国林科院楸树研究所合作,运用植物细胞“克隆”技术,发展楸树繁育种植项目。建设了现代化试管育苗组培室和三个恒温恒湿训苗大棚,可实现楸树育苗工厂化生产。目前田窑村已在大田栽种楸树1000多亩。每亩净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。楸树具有材质好、经济价值高的特点。枝干挺拔,楸花淡红,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绿化效果,而且对霾颗粒具有吸附作用,生态效益显著。是一个利国利民好项目。唐庄镇在田窑村试点成功后,计划在丘陵区的10多个村推广种植楸树,形成两万亩规模的国家储备林基地。既能让群众快速致富,又能绿化改善生态环境。
      唐庄镇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打造文旅小镇,通过“一村一景,一村一品”,让种植业与旅游业深度结合,带动一、二、三产融合发展。在田窑村楸树繁育基地基础上,将建成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田窑民俗文化村,发展生态民俗文化旅游。建成后将与西山森林公园、万亩桃园、金门沟农业观光带等一起构成旅游休闲胜地。

 

二、存在问题和不足


  调研中发现,猿猴沟村和龙卧岩村存在的问题和不足,带有普遍性,是我市山区农村的共性问题。
      1、人口老龄化 缺乏创新发展动力。
      年轻人大多出外打工,村里只剩下了留守老人,发展经济的动力不足,劳力缺乏,特别是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,常住人口只剩下三分之一左右,而且大部分是老人。劳力缺乏,柿子烂在树上,也无力采摘。只能勉强种植玉米、谷子、红薯等传统农作物。这些老人轻易不出山门,缺乏创新发展动力。一些发展经济的能人离开村子,使村庄缺少了生机和活力。
      2、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。
      进山“自古华山一条路”,而且极为狭窄,大轿车通行困难。一到节假日就拥堵不堪,加上停车场很少,车辆随意在路边停放。造成上山的上不去、下山的下不来的尴尬局面。成为旅游发展的瓶颈。即使有做大旅游业的想法,也受制于各项基础设施差。供水、排污设施没有开工建设。即便是成熟的景区,同样存在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水平较低,接待能力差的问题。
      旅游强势发展会带来大量游客,不仅需要通畅的交通,还需要设施完善的宾馆、饭店、洗浴、厕所等,以及对垃圾、污水的妥善处理。否则,会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。
      3、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。
      主要表现在过分依赖景区的带动作用,缺乏利用本村自然风光打造“盆景”意识。由于宣传不到位,没有进行充分运作,造成秀美山川“藏在深山人未知”。而且村里大量具有山区特色的空房,没有利用起来搞餐饮服务业。现存的农家乐体量小,接待能力有限,连现阶段需求也难以满足。
      另外,旅游资源整体缺乏有深度、有创意的开发和利用,旅游产品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。
      4、农产品未形成品牌 缺乏竞争力。
      山区的红薯、小米等农产品,品质好,经济效益也较好。但由于农户种植分散,品质参差不齐,产量较低。加上没有品牌,无法发挥品牌的集中效应,导致市场小,影响小,销售不理想。
      5、旅游资源未得到较好保护。
      以猿猴沟村为例,早年将水塘租给个人开饭店,水塘附近的自然风光被人为破坏,水塘被污染;人文景观张举人旧宅,房顶坍塌,无法观看;自然景观猿猴洞没有得到较好开发;存在乱搭乱建现象,铁皮房严重影响自然风光。
      6、集体经济薄弱 缺乏号召力。
集体经济极度薄弱,许多公益活动无法开展。即使村干部有发展旅游,振兴乡村思路,但苦于没有集体经济做后盾,办事全靠“向上伸手”。最简单的垃圾清理也举步维艰。振兴乡村工作难以开展。
      7、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。
      目前来看,景区帮扶形式单一,主要表现在安排劳动力就业上,在产业扶持、农产品助销方面,对周边村庄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,不能起到引领作用。

 

三、对策及建议


      1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决定因素在人。
      乡村振兴战略,深受农民拥护,打下了很好的群众基础。人才问题是乡村振兴的关键。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吸引年青人回乡创业发展,使其成为农村发展的生力军。同时要吸引在外地的成功人士,回乡村献计出力。更要充分发挥乡贤作用,乡村的老支书、老干部、老教师、老医生、老退伍军人等,见多识广有号召力,可以起到引领本村群众创新创业、增收致富的作用。 
      2、打通制约山区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。
      如拓宽整条S226省道无望,可重点在疏通龙卧--池山--拴马道路环线通畅上下功夫。这样仅需对龙卧以下少部分省道拓宽即可。而且旅游环线通畅后,游客不用走回头路,不仅增加了沿途景观的人流量,而且有效分散了车流。
      至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难点在污水处理上,固体物垃圾可以运走集中处理。而大量污水则难以就地消化,此问题可学习借鉴外地打造美丽乡村的成功经验。
      3、拓宽旅游发展思路。
      要改变打造旅游就是打造景区的传统观念。树立大旅游观念,把整个山区当做一个大景区。比如猿猴沟及东、西栓马一带,自然景观秀美,堪比临近的辉县、林县景观。各村可量力而行,围绕自然山水景观,在打造农家院、服务业上做足文章,在提升接待能力上下功夫。政府部门应当统一筹划,在公路沿线重点建设美丽乡村精品村,“盆景”和“风景”造打并举,形成精品村、风情小镇、历史文化村落的精品示范线、示范片。
      同时在深化“种养加”上下功夫。比如种植中草药及花卉类观赏植物;发展林下经济。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,就地深加工。在这个就地转化过程中,立足打造传统农耕文化,如推磨、推碾子、赶牛耕田等,通过互动方式吸引游客,形成特色景观。
      4、搞好土地流转,打造品牌经济。
      传统农业靠一家一户“单打独斗”,品种不统一,品质没保证。难以形成拳头产品,品牌效应。应当加快土地流转,由农业合作社统一经营,统一种植品种,统一宣传销售,做大产业。
      5、加大旅游环境监察力度。
      严格按“谁污染谁治理”原则处理。对影响自然风光的违章建筑及时拆除。发展旅游既要扎实推进,又要避免大呼隆一块上。防止造成新的环境污染,而留下后患。
      6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。
      俗话说“集体空,干部说话没人听”。目前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,村干部难以起到号召引领作用。要改变这种状况,就要设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。完善家庭经营、集体经营为主的双层经营模式,通过资源开发、路渠林木承包经营,以及盘活老校舍、老村部等集体闲置资产,将村里大量的闲置房利用起来,统一搞农家乐经营等方式,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,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积累与支撑。
      7、通过制度设计,强化企业帮扶力度。
结合扶贫攻坚工作,引导景区对周边村庄在产业扶持、农产品助销方面进行倾斜,起到引领作用。

几点设想:


      说一千道一万,振兴乡村离不开强有力的产业支撑。在政府不可能拿出大批资金的情况下,要克服“等靠”思想,因地制宜,制订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发展策略。把村美与民富有机统一起来,按照“宜工则工、宜农则农、宜游则游”原则,推行“一村一业”工程,优化农村产业结构,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、农产品深加工业、农家乐产业和休闲乡村旅游业,形成了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。在这方面,唐庄镇的做法具有借鉴推广意义。
      要树立抢抓机遇、加速发展意识,一方面吃透上级政策,利用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的契机,在打造美丽乡村、生态建设、农田基本建设等方面,用足上级相关扶持政策,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后劲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好省市在唐庄设立乡镇干部培训基地的良机,努力打造多元色复合型景区。(据悉:乡镇干部培训基地计划在狮豹头山区设立几个教学点:体现当代愚公精神的青年洞,羊湾、三岭沟造地工程,原狮豹头林场(跑马岭)等。再加上小店河汲淇联合抗日政府、柳树岭皮定均抗日司令部、红旗渠缔造者杨贵故居等,可以形成独具卫辉特色的经典红色旅游线路。
      我市旅游品种齐全,具有山水生态、红色经典、人文古迹等资源的多样性。“绿色、红色、古色”是卫辉旅游的三原色。因此,在品牌的定位上要有战略性和前瞻性,要树立大旅游理念。着力打造四个旅游片区,即:以苍峪山沧河水系为代表的狮豹头山水生态景区;以太公故里、香泉寺、香泉水库为代表的霖落山人文景区;以唐庄西山森林公园、万亩桃花园、金门沟荒沟造地、四合新村、(吴金印事迹展览馆)为代表的南太行创业精神红色旅游景区(已入选河南省太行创业精神红色旅游景点;2017年进入《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》);加上卫辉古城明清文化(比干文化)展示区。这几大旅游片区覆盖面积大,辐射村庄众多,如能打造运作好,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、打造美丽乡村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。

卫辉市委统战部调研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