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文化渊源
漫谈卫辉山后李庄炮楼
发布时间:2019-4-9 14:51:30

 

  清末民初,军阀混战,政治风云变幻莫测,百姓生活动荡不安,各地匪患风起云涌,家乡卫辉也不可避免地被裹挟在这滔滔的历史浊浪中。

 

 

  在卫辉“黄花洞”“香泉寺”等地带,常有匪徒扰害闾阎,或夜聚明散,或啸聚山林,择富者掠勒逼赎。此地属太行支脉,万山重迭,路径崎岖,并与辉县、林县相连,乃通往山西、河北的交通要道,自古为绿林啸聚之地,山后李庄的“炮楼”即源建于此。

 

 

  为抵御盗匪侵扰,免遭灾难和保护生命财产安全,各村比较殷实之户,皆于自家院中修筑炮楼自卫。抑或是村村联合,在两县交界的“三不管”地带尤为突出,至今在城东庞寨乡小屯村于民国十年所立之《三義会碑记》,仍清晰地记载着东夹堤、小屯、庞寨三村建立联防措施,相互支援和照应,共同抗匪而拟定的章程。笔者常游走于各村采访或寻找碑刻,此类“炮楼”已屡见不鲜,炮楼系民间军事性防御性建筑,其结构合理,保存完整,与其他的“炮楼”成犄角形,一旦有盗匪来袭,村民以口哨为号,互为通报,以保周全。

 

 

  这些建于清末民初的炮楼,寄托着当地居民对和平安定的向往,也凝聚了卫辉乡村文化的智慧。在没有高楼大厦的久远年代里,这样的地形优势使得较高的民居建筑成了天然的瞭望台。如今,这座见证了建造它的主人辉煌和那段历史的炮楼,像一位历经人生风雨、岁月沧桑的百岁老人,静静地坐在那里,向过往的行人不停地讲述着如烟的往事……

特约记者|程永华
编辑|王世国
审核|王聚祥
签发|张文怀

中共卫辉市委统战部转载